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更新时间:2021-01-30 22:21:44作者:新浪博客
2019-05-20
2019-05-20
2019-05-20
2019-05-20
2019-05-20
20世纪 80年代发展起来的第四代教育评价,注重教师、学生等教与学的主体在评价中作用的发挥;关注到学习的成果是多方努力参与的过程,也是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过程;意识到学生的成长绝不仅仅是智力活动,更是涉及到情意、师生关系、学习方法、学习动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呈现。这种各方全面参与的、以价值判断为导向的评价推出之后,在教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,也助推了人们对过程性评价这一新的评价范式的理解和运用。
过程评价是一种动态评价,是追踪被评价对象(学生、教师、学校、教育政策)的教育全过程而开展的全周期、多维度、以及时反馈和改进为特征的评价。过程性评价有如下几个重要特征——
一是关注过程。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所组成的,事物的本质往往通过这些事件表现出来。关注过程,有可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,做出更精准的判断和评价。有一个高中二年级的学生,高二上学期几次测验的成绩忽高忽低,期末考试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,学生和家长都很着急。该校的一位领导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,对该学生的成绩进行了分类分析,发现:凡是单元测验,所学知识相对比较单一的情况下,他的成绩都比较好;凡是综合性的测验,特别是涉及高一数学知识较多的情况下,他的成绩就比较差。这位校领导做出了如下判断:该生在高二年级的数学学习很稳定,主要问题在高一。之后他和该学生面谈,了解到后者高一时确实因为师生关系等问题,在数学学习上没付出多少努力,没能夯实好基础。在对这个学期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之后,这位学生找到了自信,也明晰了问题所在,后续学习的劲头更足了。
二是关注整个学习领域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,都会对一段时间之后的学习成效抱有一定的预期,结果性评价往往就是针对学习是否实现预期目标而实施的评价。而过程评价既关注预期的目标,也关注预期目标之外的其他因素,以及这些因素对学习带来的影响。比如说,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构教学流程,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,着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,注重整合家校以及社会的教育资源等;学生组建学习小组、加强课外阅读、注意每天保持适量的睡眠时间等。这些举措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式、学习动机、学习热情等带来影响。过程评价将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经验领域,认为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经验都应当得到评价的肯定,而不管这些学习经验是否在预定的目标范围内。只有这样,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大大提高,学习经验的丰富性也会大大增强。
三是强调及时反馈和改进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玩游戏,而且乐此不疲。游戏之所以如此让人着迷,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及时反馈功能——它总是在第一时间给玩家反馈相关的信息,让玩家明了自己的状态,激励玩家一步步进阶。如果学习也像玩游戏这样,那学校和家庭教育将会省多少事情!这并非不可能实现,因为知识本身是充满乐趣的,也是可以随着学习程度的深入而不断晋级的,而每个人都有很强的求知欲,关键就是要通过巧妙的设计,让学习过程更富情趣,让过程评价伴随其中,对学生的每一点学习进展、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能给予及时性的评价,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。过程评价这种及时性的反馈改进建议,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成功的喜悦,并将这种进取的激情不断保持下去。
从评价是否规范的角度看,过程评价可以分为两类。一类是事后的过程评价,即通过档案袋、过程评价量表等做好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和相关测量,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,凭借这些观察的资料和测量的数据,对学习过程加以评估。在评估的过程中,可以采用多种手段,如个人自评、小组评价、教师评价等,通过分析各种评价手段所得结果的异同,最后达成共识。另一类是随机式的过程评价,它通常是伴随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同步进行的,是与教学融为一体的。教师在课堂中对于学生表现的一句表扬或批评、一种肯定或否定,甚至一个眼神、一个动作,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等,都有可能引导着学生的学习与思考,规范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方式。
上述两类过程评价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,一方面是因为它实施起来比较烦琐,另一方面是因为相关数据的采集不容易。但随着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,原来烦琐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已经可以由机器来实现,这使得过程评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有了保障。所以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提出要“强化过程评价”,让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做出更大的贡献。